移印技術是一項比絲印較新的印刷術,當矽樹脂移印膠頭開始出現,此技術亦逐漸發展起來。矽樹脂移印膠頭能輕易與很多類型的物質 ( 包括油墨 ) 脫離。運用此膠頭作為印模,可於凹凸面,傾斜面及垂直面上同時印刷。

 

這種近代的技術可運用於不平滑及不同形狀的物質上,包括:

電腦配件,微型晶片,繼電器,控制面板,手提電話,電制
間尺,量度儀器的度數,收音機,電視機殼
電子儀器,家用電器,宣傳物品,包裝,裝飾物
光碟,高爾夫球,眼鏡,玩具,運動用品,禮品

現在已經難以考究移印技術在何時取代了其他印刷技術,但可以肯定的是,移印技術確實補足了其他現有的技術。簡單來說,就如絲印的情況,移印不會被平面的刮刀所限制而不能在凹凸面上印刷。

 

要進行移印,首先最基本的用具有:

矽樹脂移印膠頭
把印刷物定位的夾具
刻有印刷樣板的金屬或膠質板
刮刀及油盤或油盅

進深的型號更具有快速的上料,落料及印刷物導引的配件。

移印機採用互相交替的機制印刷,膠頭會從油盤黏上油墨,然後再印在產品上,這動作接著不斷交替重複。轉盤式的移印機可在圓形及平面的物品上印刷。這種移印機的膠頭會不斷的旋轉,不同的印刷圖案也隨著改換,連續地印刷。

鋼板種類

過往一直被使用的薄鋼板屬於 0.5 + 1m m 類別,而歷史最悠久,亦最實用及堅硬的則是 10 m m 的類別。手工好的鋼板能作一百萬次的印模,移印機的供應商或製造商能配合,來提供此優質的鋼板。

膠質感光聚合物的刻板也是很受歡迎的產品。這種刻板屬感光性物質,它們會先被曝光於紫外光中,然後再被放於水或酒精中。

膠頭種類

膠頭的分類在於尺寸,形狀及堅硬度。不同物質的印刷物及印刷圖案均會影響選擇。

一般而言,較堅硬的膠頭會比較耐用,而印出來的圖案也會較清晰 ,可是它們通常不能用在易碎的印刷物上。當需要印上多種顏色時,因為不同顏色會在膠頭上有不同的覆蓋度,膠頭形狀的選擇會隨著印模和印刷顏色而改變。

膠頭的種類多,選擇繁複,專業的意見能令顧客找到最合適的一款。很多移印機的供應商或製造商都提供標準型及特制的膠頭來切合顧客的需求。

夾具

最後,亦通常是最昂貴的用具就是夾具。夾具能把印刷物固定,及導引印刷物完成整個印刷程序。

手動機款的夾具種類繁多,只需運用一下想像力幫助已很大。運用玻璃來固定高爾夫球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為要配合移印機款,最合適的夾具當然是來自移印機的供應商或製造商。如果是自動機款,夾具的價格會因應用途,由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

擁有傳統式油盤的移印機款,印刷過程都會包括以下 5 個基本步驟 :

 

第 1 步:油墨填滿油盤

開首,在油盤上的鋼板會自動被油墨填滿,接著,刮刀會把多餘的油墨刮去,只剩下油墨在蝕刻的表面上 ( 亦即印刷圖案 )。很多移印機都備有獨立的油盤和刮刀,操作原理就像絲印機的膠刮一樣。移印所用的油墨與絲印的溶劑型油墨相似,唯一不同的就是移印油墨有較高的色素成份,能提供更佳透明度及黏性,令油墨更容易附在印刷物上。當鋼板被刮去多餘油墨後,由於溶劑逐漸揮發,油墨濃度及黏性變得越來越高,使油墨更易黏在膠頭上。

第 2 步:膠頭黏上油墨

當位於鋼板上的膠頭下壓,油墨就隨即黏上。因為油墨變得更黏更濃,而且矽樹脂膠頭擁有很大的張力,油墨能輕易從鋼板移到膠頭上。

在改良時期的移印機中,鋼板的深度嘗試增加,想從而增加黏上的油墨,也就是說增加印在印刷物上的油墨。可是這概念其實是錯誤的。因為理論上膠頭是可以在油盤黏上 100% 的油墨,但實際上,某部份油墨已在油盤上揮發了,所以最後只有少部份的油墨給黏上。換句話說,增加油盤深度,並不能大幅度增加黏上的油墨。

第 3 步:膠頭移至印刷物上

黏了油墨的膠頭會離開油盤垂直上升,然後再橫移至印刷物上方。在這時,油墨只是輕輕地黏在膠頭上,處於容易抹去,但不會滴下來的情況之間。這些油墨外表的溶劑再度揮發,同時,內裏的溶劑漸漸移至膠頭方向,令油墨開始脫離膠頭。

第 4 步:油墨脫離膠頭

膠頭壓在印刷物上,把油墨印上。雖然膠頭能準確地印在產品上,但膠頭會被設計為在印刷物上滾動,而不是平面的壓在物件上。另外, 一個設計優良的膠頭是不會在與物件接觸時產生空隙的。因為若果有空隙,就會讓空氣隔著,阻礙了油墨印上物件。

第 5 步:膠頭移開

印刷完畢,膠頭會升起,再變回原來的形狀。就如第 3 步所指,當膠頭壓在印刷物上時,油墨與印刷物黏力較強,所以油墨會全部印在印刷物上。清潔的膠頭再黏上油墨,進行下一次的印刷。整個印刷過程 繼續循環。